伟德国际1946bv官网 伟德国际1946bv官网
首页 > 正文

教育这十年!聚焦广东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

发布时间:2022-08-30 09:59

 来源:广东省教育厅 > 教育资讯 > 广东教育新闻


5月24日,教育部举行“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的第三场新闻发布会,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发布会主会场设在教育部,分会场设在广东省教育厅。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实践课教师邢小颖,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晖在主会场参加;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副书记李大胜,深圳职业技术公司党委书记杨欣斌,白天鹅宾馆副总经理、工会主席刘斌在分会场参加。

  “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会选择一个省作为“云发布”的分会场与“云采访”的实地采访点,展示当地十年发展成就。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扩容、提质、强服务”为主线,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形成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相融共生、同频共振的生动局面,推动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美好愿景转为“大有作为”的广东实践。

  十年来,我们坚持高位统筹,实现了职普同等重要地位。广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建成契合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体系。全省共有625所职业院校,在校生280.5万人。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现有93所专科层次职业学校,在校生125.4万,分别比2011年增长19.2%、83.1%;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从无到有,2所学校在校生1.9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在校生占比50.1%。坚持高位谋划。每年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职业教育,高位统筹、高点谋划、高效推进,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政治保障。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立法保障,出台《广东省职业教育条例》,填补了广东职业教育法律空白,对广东依法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坚持政策先导,先后出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构筑起纵到底、横到边的职业教育政策体系。强化经费保障。持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十年来职业教育累计投入4486.63亿元。2021年,高职总投入328.07亿元,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20173.91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208%、82%;省属公办高职院校生均综合定额拨款标准比2011年增长203%。中职总投入324.29亿元,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20668.13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95%、280%;省属公办中职学校生均综合定额拨款标准比2011年增长186%。职业院校受资助员工人数和资助金额分别比2011年增长31%、149%。


微信图片_20220606103051.jpg

十年来,我们坚持扩大供给,满足了人民对美好职教的向往。广东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布局等方式,加大学位供给,坚决筑牢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近三年,新增12.6万高职学位,新建8所高职院校,历史性实现21个地市高职院校全覆盖。高质量建设省职业教育城。省职教城历时10年谋划建设,总规划用地约50平方公里,已投入94亿元,完成二期工程建设,入驻10所学校、在校生约11万人,将打造成为教科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新范本。超额完成高职扩招任务。2019-2021年扩招42万人,帮助26万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实现了大学梦,报到率高达92%,发挥了职业教育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作用。广东高职扩招工作受到高度肯定,在教育部2022年新春发布会职教专场介绍经验做法。拓宽发展通道。健全中等职业学校、专科层次职业学校、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相衔接的培养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2021年,52%的中职学校开展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招生计划8.6万人、是2011年的11.9倍,中职毕业生升学率达44%;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试点生计划1.2万人,专升本招生6.5万人、是2011年的13.2倍,22.4%的高职毕业生升入本科高校。每年开办劳模工匠本科班,实施产业工人“求学圆梦”计划,2011年以来支持近11万产业工人提升学历,赋能新时代产业工人成长成才。


  
微信图片_20220606103135.jpg

十年来,我们坚持内涵发展,建设了大湾区技能人才培育高地。广东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厚植内涵底蕴,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十年间为社会输送了约769万技能精英,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加强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建设14所国家“双高计划”学校,29所省级以上示范性高职院校、62所国家示范中职学校、10所高水平技师学院,发挥高水平职业院校示范带动、典型引领作用,大幅增加优质职业教育供给。深化“岗课赛证”融合。对接岗位标准深化专业课程改革,推进以赛促学促教,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推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为湾区产业高端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课证共生共长”培养模式被国务院领导评价“一点都不输德国”。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奖数全国第三,并获高职唯一一个特等奖。强化团队保障。专任教师数量从2011年的9.3万人增加至2021年的11.9万人,增长27%;建设23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研究生学历以上专任教师占比32%,比2011年增长82%;双师型教师占比60%以上,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连续四年全国第一,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工匠之师”,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团队保障。



微信图片_20220606110456.jpg

  微信图片_20220606110616.jpg

十年来,我们坚持互融互通,构建了产教融合新生态。广东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奏响出产教同频共振的最强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健全产业需求导向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建设298个省级中职教育“双精准”示范专业和311个省高水平高职专业群,专业设置覆盖全省现代产业体系。2021年,高职院校为战略性“双十”产业集群培养13.1万技术技能人才,占毕业生人数的45%,为战略性“双十”产业集群增加值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强提供了重要支持。构建产教融合新格局。出台《广东省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建设10个产教融合试点市,牵头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华南“一带一路”轨道交通产教融合联盟等合作平台,产学合作企业8万家,培育1223家产教融合型企业,构建起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学校为基点的产教融合发展格局。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成立80个职教集团,建设19个国家示范职教集团,在全国首创技工院校“校企双制”办学模式,2012年率先通过自主招生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目前已覆盖67%的高职院校。截至2021年底,高职校企共建580个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开发课程5665门、教材2581种;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4.5亿元,是2011年的10.2倍;技术交易到款额1.8亿元,非学历培训到款额6.4亿元。



微信图片_20220606110656.jpg

  微信图片_20220606110659.jpg

  十年来,我们坚持服务发展,展现了助力国家重大战略的职教担当。广东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以职业教育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有效的实践模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累计培训797万人次,带动就业创业247万人次,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为广东就业工作连续四年获得国务院激励表彰作出了重大贡献。实施区域联动帮扶机制,十年组织珠三角中职学校面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转移招生”80万人,实现“上学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大力推进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协作帮扶8省区超百所职业院校,其中组织广东5所优质高职院校对口帮扶培黎职业学院,汇聚两地产教资源,助力培黎职业学院打造“丝绸之路职教名校”;联合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创建了对口帮扶“甘孜模式”。助力“双区”建设。部省出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关于推进深圳职业教育高端发展、争创世界一流的实施意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支持深圳对接国家所向、湾区所需、深圳所能,先行先试、改革创新,打造世界一流职业教育。深化粤港澳职业教育人才招聘、培养培训、师生交流、技能竞赛等方面合作,推进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职教园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获批建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教育创新中心。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一带一路”职教联盟等平台建设,支持学校主动跟随优质产业或重点企业“走出去”,参加“鲁班工坊”建设联盟,实施“中文+职业技能”项目,建设国际合作科研平台48个,推动职教广东标准、广东模式“走出去”。加强与国(境)外职业院校合作,支持职业院校开展境外办学,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贸分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马来西亚成立“热带农业现代产业学院”。

  下一步,广东省将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契机,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构建良好职业教育生态为重点,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推动全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微信图片_20220606110827.jpg

微信图片_20220606110832.jpg

记者采访

 

  

  南方都市报记者:

  请问广东分会场的杨欣斌书记。我们知道深圳拥有众多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企业,请问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服务这些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深圳职业技术公司党委书记杨欣斌:

  非常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创造了伟大奇迹。目前,深圳上市公司数量达505家,涌现出了以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大族激光等为代表的一批世界一流创新型企业。这些企业在技术、工艺、标准和业态创新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企业新需求和市场的新变化。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广泛调研与深入研究,开展了以特色产业学院为载体的“九个共同”双主体育人模式创新,即每个专业群联合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或行业领军企业,共建一所特色产业学院,对标“最新最高最优”,实施“九个共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前,校企共建了华为ICT学院、比亚迪应用技术学院等14所特色产业学院。

  “九个共同”的底层逻辑就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校企双赢为动力。一是共同开展党建和思政教育,通过企业的创新奇迹,树立“四个自信”,增强立德树人的实效性;二是共同开发专业与课程标准,将企业的最新技术、标准和工艺等第一时间转化为教学内容,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三是共同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通过校企互聘、教研互促等途径,不断增强教师跟踪、应用和驾驭新技术的能力;四是共同攻克“卡脖子”技术和工艺,围绕企业“卡脖子”技术,校企共同组建团队攻关,以源头创新撬动教学内容更新;五是共同制定行业标准,校企双方共同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成为行业标准,形成行业制高点,打造“中国标准”,提升服务产业的能力。六是共同开发职业资格证书,增强产教供需对接的精准性,促进学历与能力双提升;七是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题目从企业来,师生创新创业有真题,结果到企业去,创新的成果有真用,提升了员工可持续发展能力;八是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根据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人才精准培养,增强了技艺传承;九是共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为民族企业“走出去”培养实用人才。

  经过五年多的实践,“九个共同”模式成效显著:一是员工的就业质量明显提升平均每届员工到世界五百强或行业龙头企业就业的比例达到16%,员工的平均起薪达到了6926元;二是解决“卡脖子”能力明显提升,校企联合建设技术研发平台25个,联合制定各级各类标准80个,攻克了光刻胶等一批“卡脖子”技术,受到华为公司的肯定;三是服务企业能力明显提升,年均面向企业员工开展培训12万人次。

  2021年,国家发改委把公司的校企共同育人模式作为深圳47条创新举措之一向全国推广。“九个共同”模式也被南非、埃及、马来西亚等国家采用,为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谢谢各位。


  封面新闻记者:

  我刚才注意到,分会场有企业代表在现场,能否给介绍一下目前校企合作情况?谢谢。


  白天鹅宾馆副总经理、工会主席刘斌:

  白天鹅宾馆从开业至今,一直很重视和职业院校的合作,把它作为企业精准获取人才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通过着力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使宾馆在国内外树立了良好口碑,形成了民族品牌,实现了校企双赢。在具体合作举措上,宾馆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着力:

  一是共同制定行业标准。在改革开放初期,受政府委托,白天鹅宾馆与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共同制定酒店从业人员的标准,并沿用至今。

  二是联合培养人才。白天鹅宾馆在筹备初期就与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合作办学,用冠名班的方式,学校为宾馆输送人才,打造校企合作典范。2014年,我们在原有基础上首创了订单班的模式,在现代学徒制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2020年,双方继续创新合作模式,联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打造升级版的定制班,将中职订单班直通高职现代学徒制,实现了“三个对接”,即专业与行业对接,教学与服务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通过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首次尝试在中职学校培养职业经理人,打造中国版的酒店职业经理人的培养模式。

  三是共同开发课程。宾馆一直深度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积极推动培训课程内容和产业需求科学对接,推动学校精准培养产业所需人才。

  校企合作,特别是校企协同育人,在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同时,也为白天鹅品牌的传承与发展持续提供了新鲜血液和青春活力,为培养未来的酒店人才筑强根基,为国家工匠人才培养打实了基础。目前,宾馆员工中共有职业院校毕业生500人,占员工总人数的68%。他们当中涌现出像全国劳模黎海燕、党的十九大代表张丹凤、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余立富等优秀人才。这些年来,我们和学校培养的员工获市级以上各类荣誉25项,市级以上技能比赛获奖85人次。

  校企合作有力推动了宾馆的可持续发展,助推宾馆获得“中国饭店金星奖”、全球金榜最佳经典酒店等多项荣誉称号。

  今年,新的《职业教育法》颁布施行,更加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了更好的政策环境。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与职业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产学教研合作、人才队伍培养及共建共管产业学院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撑。